1、侵害对象
有效专利前提:专利侵权行为必须以存在有效的专利为前提,如果所侵犯的技术未被授权或专利权已过期,那么该行为不构成侵权。
技术特征对比:侵权行为涉及的技术特征若与专利的技术特征全部相同,或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多于或等效于专利的技术特征,均构成侵权。
2、侵害行为
实施侵害行动:在客观上,行为人必须进行了侵害他人专利的实际行动,如制造、使用、销售或进口专利产品。
违反法律规定:行为人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且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实施了专利权保护范围内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3、实施目的
以生产经营为目标:侵权行为通常以商业利益为目的,包括生产、销售等商业化活动,非商业目的的实施一般不构成侵权。
4、抗辩事由
法定抗辩或免责:若行为人有法定的抗辩或免责事由,如"先行权"或研发免责,则可能不被视为侵权。
5、间接侵权
诱导或帮助他人侵权:提供手段或指导他人实施直接侵权的行为,尽管未直接使用专利技术,也可构成间接侵权。
6、等同侵权
技术特征等效性:即使行为人采用的技术与专利技术不完全相同,但若这些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具有等效性,依然可构成侵权。
7、例外限制
专利法规定的例外:某些特定情形下,如科研实验、临时过境等,可能不视为侵权行为。
8、救济手段
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常见的法律救济手段包括要求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和支付相应的经济赔偿。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一项技术在申请期间被使用,是否构成侵权?
A1: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应支付适当的使用费,如果使用者未支付适当费用,该行为可能构成侵权,专利权人可在专利授权后通过法律途径追求责任。
Q2: 如何判断某行为是否构成间接侵权?
A2: 间接侵权通常涉及提供设备、方法或指导用于直接侵权的行为,如果提供的资源或信息被用于执行直接侵犯专利权的活动,而提供者知晓或应当知晓其用途,这种行为可能构成间接侵权。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观察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name.net/ask/12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