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性相似是著作权法中判定侵权的关键概念,指被控侵权作品与受保护作品在表达上具有足够的相似性,构成对原创作品的复制或抄袭。
实质性相似的概念
1、定义:实质性相似是指被控侵权作品与权利人的作品在表达上的相似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从而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
2、理论基础:实质性相似的概念来源于“思想/表达二分”原则和独创性理论,它既有“质”的要求,即作品内容上的相似是实质性的;也有“量”的要求,即作品相似程度应为实质性的。
3、法律依据: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实质性相似”这一概念,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通常会使用这一标准来判断作品是否侵权,并基于此作出判决。
判断方法
1、普通观众测试法:以普通、理性的观众角度对作品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做出判断,强调读者的欣赏体验,对思想和表达不做技术上的区分。
2、抽象测试法:分为抽象、过滤和比较三个步骤,通过层层抽象将作品中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对象的部分过滤掉,然后比较剩余的具有独创性的表达部分。
3、内外部测试法:结合抽象测试法和整体观感法,既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也从整体上考虑作品的相似性。
判断原则
1、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遵循思想、表达二分法是基础和原则,思想和创意等属于公有领域的内容,不能被垄断和独占。
2、独创性保护原则:实质性相似的判断直接决定是否构成抄袭,应从保护独创性的角度出发。
3、整体性原则:应当从作品的整体去考虑和判断,避免脱离作品去看相似性和相似度的问题。
4、重要性(质量)原则:对作品的具体情节进行比对时,还要看具体的情节在作品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
5、比例(数量)原则:既要看相似的部分在权利作品中所占的比例,又要看相似的部分在被诉侵权的作品中所占的比例。
6、公众(受众)感知、欣赏体验原则:按照一般理性的普通人的标准,会认为被诉侵权作品来源于权利作品的,则有可能辅助说明两部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
相关问题与解答
1、什么是“接触”在著作权侵权判定中的作用?:“接触”是指被告以前曾研究、复制原告的作品或者有研究、复制对方作品的机会,它是著作权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条件,只有证明涉嫌侵权作品与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构成实质相似,同时作品权利人又有证据表明被告在此前具备了接触原作品的机会或者已实际接触了原作品,才能判定为著作权侵权。
2、如何区分“实质性相似”与“非实质性相似”?:“实质性相似”指的是被控侵权作品与权利人的作品在表达上的相似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足以构成对原创作品的复制或抄袭,而“非实质性相似”则意味着两者之间的相似程度不足以构成侵权,可能是因为相似之处属于公共领域的内容、通用表达方式或是巧合。
实质性相似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涉及到作品的独创性、表达方式以及受众的感知等多个方面,在司法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方法来准确判断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观察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name.net/ask/20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