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专利CPC
CPC的定义与背景

联合专利分类(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CPC)是由欧洲专利局(EPO)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共同开发的一种专利分类体系,该体系于2010年10月宣布合作开发,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启用,CPC的目标是为专利文献建立一个统一且通用的分类系统,以提高专利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CPC的结构与层级
CPC的编排基于欧洲专利分类(ECLA/ICO),并结合了美国专利分类(USPC)的特点,同时兼容现有的国际专利分类(IPC),其结构包括五个主要层级:部、大类、小类、大组或小组。
部:采用AH和Y这9个字母表示,其中AH对应IPC的8个部,新增的Y部用于新技术领域,如改善气候变化的技术(Y02)和智能电网技术(Y04)。
大类:用两位十进制数表示。
小类:用AZ中的任意一个字母表示。
大组和小组:符号“/”前的部分用一位以上的十进制数表示,符号“/”后的部分用6位以内的十进制序列表示。

CPC还引入了引得码(2000系列),用于标引附加信息。
CPC的特点与优势
统一性:CPC旨在统一多种专利分类体系,减少不同体系之间的差异,使全球专利文献更加易于检索和管理。
精细性:通过对IPC的细分,CPC每个分类条目所涉及的技术主题更为精细,提高了专利文献的检索效率。
适应性:CPC分类表每月修订一次,能够迅速适应技术发展的需求。
兼容性:CPC兼容IPC、ECLA和ICO三种架构,并为日本专利局的FI分类预留了空间。
CPC的实施与影响

自2013年1月1日起,EPO开始使用CPC对其组织的专利文献进行分类,取代了之前的ECLA分类,USPTO也承诺在CPC实施后放弃其近200年历史的USPC分类,这一变化使得全球专利检索更加高效,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CPC与IPC有何区别?
答:CPC与IPC的主要区别在于CPC是对IPC的细分和扩展,IPC是国际专利分类,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采用功能和应用相结合的分类原则,而CPC在IPC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增加了更多的技术细节和分类条目,使得每个分类条目所涉及的技术主题更为精细,CPC还引入了引得码(2000系列)用于标引附加信息,提高了检索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问题2:如何查询CPC分类号?
答:查询CPC分类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EPO网站:进入欧专局专利查询网站(http://worldwide.espacenet.com),点击左上角列表栏的“Classification search”链接,即可查询CPC分类表。
USPTO网站:在USPTO官网(http://www.uspto.gov)的菜单中选择“PATENTS”链接,并在产生的下拉菜单中选择“Patent Classifacation”,即可进入与CPC查询相关的页面。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中国用户还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分类导航界面(http://psssystem.cponline.cnipa.gov.cn/navigationSearch)直接获取中文版CPC分类信息。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观察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name.net/ask/25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