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商标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以下是关于侵权商标的详细说明:
一、定义与构成要件

侵权商标,即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擅自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从事其他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需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件:
1、违法行为存在:指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商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等。
2、损害事实发生:指行为人的违法行为给商标权人造成了实际损害,包括物质损害(如经济损失)和非物质损害(如商誉损失)。
3、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即损害是由违法行为直接导致的。
4、主观过错: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即明知或应知其行为会侵犯他人商标权而仍为之。
二、具体表现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及相关法律法规,商标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未经授权使用: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这是最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

2、销售侵权商品:销售明知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即使销售者不是侵权商品的制造者,但如果明知该商品侵权仍进行销售,也构成侵权。
3、伪造、擅自制造商标标识: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商标权人的权益。
4、更换商标再销售: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这种行为破坏了商标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
5、误导公众: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这种行为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认,损害商标权人的权益。
6、提供便利条件: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加工、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或经营场地等便利条件的,这种行为助长了侵权行为的发生。
7、其他损害行为: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三、认定过程
对侵犯注册商标权行为的认定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这是认定商标侵权的基本依据,根据中国商标法的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仅限于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
2、确定被控侵权的具体对象:这包括被控侵权的商标和所使用的商品,通过确定被控侵权对象,可以明确侵权行为的载体。
3、比较分析:将被控侵权对象与注册商标和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进行比较,认定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或近似,以及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属于同一种类或相类似。
四、法律责任
侵权人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而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和消除影响等,赔偿数额一般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2、行政责任: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
3、刑事责任:对于情节严重的商标侵权行为,如假冒注册商标罪等,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判断两个商标是否构成近似从而认定侵权?
答:判断两个商标是否构成近似从而认定侵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观察两个商标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的视觉形象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观察看是否能引起误认或混淆;其次从人们的听觉出发判断两商标是否因读音近似而导致混淆;最后分析两个商标的含义是否相同或近似并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只有同时具备“商标或标识构成近似”和“在同一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两个条件侵权才能成立。
问题2:如果发现自己的品牌被侵权了应该如何维权?
答:如果发现自己的品牌被侵权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维权:首先收集证据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包括但不限于侵权商品样品、购买记录、侵权宣传资料等;其次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请求查处侵权行为;同时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此外还可以考虑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但需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以防万一,在整个维权过程中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观察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name.net/ask/257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