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与目的
定义:贯标内审,又称内部审核,是指由企业自身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的自主审核、检查和评估,旨在找出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纠正和改进措施,以保证贯标达标。
目的:通过内审,确保企业的贯标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发现并解决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小编总结经验,提升管理水平。
2、流程与步骤
确定审核范围:根据贯标的具体要求,确定需要进行内部审核的范围,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
编制审核计划:基于审核范围和时间安排,编制详细的内部审核计划,包括审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具体工作内容。
开展审核准备工作:确定审核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对审核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准备审核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进行实地审核:根据审核计划,组织审核小组对审核范围内的部门、流程和文件进行实地审核,记录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项。
召开首次会议:介绍审核组成员及分工,明确审核目的、范围和依据准则。
现场审核:内审员通过提问和交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查看等方式收集客观证据。
召开审核组会议:讨论并解决内部审核中有争议的事项,整理当天审核结果。
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内审员根据审核情况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分为一般不符合项和严重不符合项两类。
召开末次会议:向受审核部门介绍审核总体情况,提出后续的工作要求。
编制内部审核报告:审核组长组织编写内部审核报告,经领导批准后分发至相关部门和人员。
不符项整改与验证:负责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内审员进行跟踪验证。
3、关键要素
内部管理制度审查:对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进行逐一审查,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企业自身实际情况。
流程与操作评估: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进行评估,分析其合理性、高效性以及潜在风险点,提出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符合性验证:验证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既定的管理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
问题整改与跟踪:在内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并进行持续跟踪与监督,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4、常见问题与解答
Q1: 贯标内审的频率是多少?
A1: 贯标内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审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两天。
Q2: 贯标内审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A2: 贯标内审的范围应包括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方面包括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等管理文件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Q3: 如何确保内审的有效性?
A3: 确保内审的有效性需要制定详细的内部审核计划,合理安排审核时间,充分覆盖审核范围,并对审核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指导。
贯标内审是企业在进行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时的重要环节,通过全面审查与评估内部管理制度、流程和操作,确保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观察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name.net/ask/26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