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申请专利应该被称为什么行为?

抢专利是指他人抢先申请了本应属于自己的技术或设计的专利。

抢专利通常是指自己研发的技术或自己的设计被别人抢先申请了专利,甚至还以其“抢”得的专利权去对发明人、设计者提告。

一、情况说明

1. 有证据证明是研发者、设计者向其提供的技术、设计

这是对研发者、设计者最有利的情况,虽然其研发的技术、完成的设计被他人抢申请了,但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专利应归自身所有,那可以通过提起专利权属纠纷之诉,请求法院判令该专利归自身所有。

在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联客公司)与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丰电子公司)专利权权属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中,涉案专利为被告劲丰电子公司申请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且被告劲丰电子公司曾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对原告亿联客公司提起诉讼,理由为其行为侵犯涉案专利权;而在涉案专利申请日之前,原告亿联客公司委托被告劲丰电子公司进行模具制作,并向原告亿联客公司提供图纸,该图纸体现了涉案专利的主要技术特征,本案中,原告亿联客公司提供了《模具制造及委托加工合同书》、《保密协议》、与被告劲丰电子公司的往来邮件公证书、订金支付凭证等相关证据证明涉案专利应归自身所有,一审判决确认涉案专利权归原告亿联客公司所有,并由被告劲丰电子公司支付原告为本案支出的合理费用3万元。

2. 有证据证明在他人专利申请前已制造、使用

若研发者、设计者在未提起专利权属纠纷之诉即被起诉侵犯专利权的话该如何救济呢?又或是在研发者、设计者无法提供证据证明是其向现有专利权人提供的技术,而仅有证据证明自身在他人专利申请前已制造、使用,其在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诉讼中能如何主张权利呢?

在上述提及的劲丰电子公司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对亿联客公司提起的侵犯专利权诉讼中,亿联客公司提出独有或共有涉案专利权及先用权的抗辩意见,对于亿联客公司提出的独有或共有涉案专利权的抗辩意见,法院认为该案系专利侵权纠纷,而非专利权属纠纷,认为其不属于该案审查范围,但最后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九条支持了亿联客公司的先用权抗辩,驳回了劲丰电子公司的诉讼请求。

抢先申请专利应该被称为什么行为?

3. 技术或设计在他人申请专利前已对外公开

若研发者、设计者在他人申请专利之前就以对外销售、使用等方式公开了涉案专利的完整技术方案,研发者、设计者由于拥有在技术方案先公开的证据,研发者、设计者可向专利复审委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请求,无效该专利,而若此时他人已就其申请的专利对研发者、设计者提起了侵犯专利权的诉讼,研发者、设计者则可以在诉讼中主张现有技术抗辩。

在昆明群之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群之英公司)、上海埃盎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盎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中,埃盎公司通过列举在涉案专利申请日之前的淘宝交易快照证明涉案专利属于现有技术,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已对外公开销售,法院最后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二条、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五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埃盎公司现有技术抗辩、不侵权抗辩成立。

二、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发现自己的技术或设计被别人抢先申请了专利,但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原始发明人或设计者,该怎么办?

A1: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收集间接证据: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你是原始发明人或设计者,但可以收集一些间接证据,如与合作伙伴的沟通记录、会议纪要、项目进度报告等,这些证据可能有助于证明你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拥有了该技术或设计。

抢先申请专利应该被称为什么行为?

寻求和解:与对方进行协商,看是否能够达成一种和解协议,例如共享专利权或者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

法律途径:如果协商无果,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争议,虽然缺乏直接证据可能会增加诉讼的难度,但律师可能会帮助你找到其他的法律依据或者策略来争取权益。

Q2: 如果自己的技术或设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抢先申请了专利,并且对方已经开始实施该专利,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

A2: 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行动:一旦发现有人未经许可使用了你的技术或设计并申请了专利,应尽快采取行动,首先确认对方的行为是否确实构成了侵权。

发出警告函:通过正式渠道向对方发送一份警告函,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告知如果不遵守将会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

抢先申请专利应该被称为什么行为?

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了解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可能的法律后果,律师可以帮助你评估案件的可行性,并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支持。

准备诉讼材料:如果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需要准备好充分的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所有文档、通信记录、原型机照片等,以证明你是该技术或设计的合法拥有者。

考虑和解:在诉讼过程中,也可以考虑与对方进行和解谈判,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通过和解可以避免长时间的诉讼过程和高昂的法律费用。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观察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name.net/ask/269588.html

(0)
观察员观察员
上一篇 2025年1月19日 12:30
下一篇 2025年1月19日 12:4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