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淡化的详细说明
1、定义:
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它突破了传统的商标混淆理论,将着眼点放在驰名商标所蕴含的商业价值不被他人所侵蚀和分享的层面上。
2、构成要件
行为人实施了淡化行为:常见的淡化手段包括弱化、玷污、退化等,弱化是将他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如将“可口可乐”牌电视机、洗衣机等;玷污是将其使用在对该商标的良好信誉可能产生贬低、污损作用的商品或服务上,例如将微笑的人物头像稍加修改形成马桶盖状并使用在其商品装潢上;退化是由于商标使用不当,使商标演变为商品的通用名称而失去识别功能,比如将“柯达”注解为“胶卷”,将“吉普”注解为“越野汽车”等。
被淡化的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多数情况下被淡化的商标是驰名商标,但也不仅限于驰名商标,国际上和我国现行反淡化立法多以商标驰名为受反淡化保护的前提,不过对于一些虽未达到驰名程度但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商标,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反淡化保护。
3、表现形式
弱化:又称暗化,是指将他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从而削弱该商标与特定商业来源之间的联系。
丑化:指将他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使用在对该商标的良好信誉可能产生贬低、污损作用的商品或服务上,这种行为会损害商标的声誉和形象。
退化:是由于商标使用不当,使商标演变为商品的通用名称而失去识别功能。
4、危害:
商标淡化会对商标权人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降低其商标的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消费者可能会对商标的来源和质量产生混淆或误认,导致购买到不符合预期的商品或服务,商标淡化还可能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使其他企业能够通过不正当手段利用驰名商标的声誉获取利益。
5、法律保护: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商标免受淡化的影响,如《美国联邦反商标淡化法》以及我国《商标法》中第13条第二款关于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的规定。
6、案例说明:
“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商标之一,如果有人注册并生产“可口可乐”牌电视机、洗衣机等,尽管实际生产者和可口可乐公司没有任何联系,但消费者却很可能以为它们也是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这就是典型的弱化行为,会削弱“可口可乐”商标与特定饮料产品之间的联系。
德国“4711”香水案,4711本是德国某公司拥有的驰名世界的香水商标,而德国另一家公司是污水处理公司,其在臭气四溢的货车车箱上标上“4711”几个大字,法院认为这种标识会在消费者中产生负面影响,损害香水商标的声誉,判决禁止污水处理公司在车箱上标“4711”,这是一起玷污行为的典型案例。
相关问题与解答
1、如何判断一个商标是否属于驰名商标从而受到反淡化保护?
判断一个商标是否属于驰名商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以及其他因素等,如果一个商标在市场上广为人知,被长期广泛使用,并且进行了大量有效的宣传推广,那么它就更有可能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而受到反淡化保护。
2、反向假冒是否属于商标淡化行为?为什么?
反向假冒属于商标淡化行为,因为反向假冒是一种以自己的商标标注在别人商品上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导致原商标在市场上消失,切断了原商标与特定商品之间的联系,削弱了原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从而对原商标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北京百盛商业中心新加坡“鳄鱼”服装专柜将其购入的“枫叶”牌服装的商标撕去,换上“鳄鱼”商标后高价售出的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反向假冒行为,它会使“枫叶”商标的市场影响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同时也可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判断。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观察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name.net/ask/29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