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即专利合作条约,是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约。
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简称,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
1、定义:PCT是在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约。
2、目的:其目的是为解决就同一发明创造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时,减少申请人和各个专利局的重复劳动。
3、背景与生效:《专利合作条约》于1970年6月在华盛顿签订,1978年1月生效,同年6月实施,中国于1994年1月1日加入PCT。
二、主要特点
特点 | 描述 |
简化手续 | 专利申请人只需提交一份“国际”专利申请,即可请求在为数众多的国家中同时对其发明进行专利保护。 |
推迟决策时间 | PCT申请最多可延长至30个月(有些国家是31个月)内办理进入国家阶段,给予申请人足够的时间决策。 |
准确投入资金 | 由于决策时间延长,申请人可以更准确地投入资金,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
完善申请文件 | 通过PCT国际申请程序,申请人具备两次修改PCT国际申请文件的机会,以完善专利申请文件。 |
获得检索报告 | 国际检索单位会给出PCT国际检索报告,为申请人提供获权前景的预判。 |
三、申请流程
1、国际阶段:包括申请的提出、国际检索和国际公布等必经程序,以及可选择的国际初步审查程序,这一阶段在中国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处理。
2、国家阶段:在确定落地国家后,申请人可以基于PCT申请向落地国递交申请,进入国家阶段,这一阶段的审查和授权工作由各国专利局负责。
四、申请条件
1、专利类型需为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不包括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2、申请人必须为PCT缔约国成员。
五、申请好处
好处 | 描述 |
简化程序 | 只需提交一份国际申请,即可在多个国家请求专利保护,简化了申请和缴费手续。 |
保密审查 | 选择在优先权的受理局提交PCT申请,收到国际申请号通知书即相当于通过保密审查。 |
更长期限 | 提供更充裕的时间来评估发明的经济价值和目标市场,减少费用支出。 |
检索报告 | 国际检索报告可作为落地国家的参考,并可通过PPH加速目标国专利授权。 |
六、注意事项
1、PCT申请分为国际阶段和国家阶段,申请人只能通过PCT申请专利,不能直接通过PCT得到专利,要想获得某个国家的专利,申请人还必须履行进入该国家的手续,由该国的专利局对该专利申请进行审查,符合该国专利法规定的,才授予专利权。
相关问题与解答
1、问:PCT申请是否可以提前公开?
答:PCT申请本身不涉及提前公开的问题,但其国际公布程序会在申请日起18个月后自动进行,因此申请人无需专门申请提前公开。
2、问:PCT申请的国际检索报告有何作用?
答:PCT申请的国际检索报告可以为申请人提供现有技术资料,帮助初步判断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从而评估获权前景,它还可以作为进入国家阶段时参考的文件之一。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观察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name.net/ask/30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