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r级别

Tier等级是数据中心的性能级别,这个等级是根据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设计和运营特性进行划分的,在Tier等级系统中,通常Tier的级别越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性能水平就越高,此等级系统最早只定义了三个级别:Tier I、Tier II和Tier III,其中Tier I对应最低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而Tier III级别则提供更高程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然后在2008年,增加了第四个级别——Tier IV。

tier级别

各个Tier等级标准确立了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的四个不同定义(Tier I、Tier II、Tier III、Tier IV),以及用于确定是否符合这些定义的性能确认测试,值得注意的是,Tier分类描述的是维持数据中心运营所需的机房级基础设施拓扑,而不是单个系统或子系统的特征,不论哪一个Tier等级,整合到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中的所有子系统和系统必须始终具有相同的机房正常运行时间目标。

"正常运行时间"是指数据中心系统的可用性,也就是数据中心运行和可供使用的时间,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高可用性的数据中心可以提供更多的运行时间,基本容量则代表了Tier分类系统中的最低性能水平,包括电源和冷却系统的最低设计和操作要求,这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最低标准。

Tier等级是指一种对数据中心可靠性、冗余能力以及故障恢复能力进行分类的标准,这个标准由Uptime Institute提出,主要分为四个等级,从Tier I到Tier IV,Tier IV为最高等级,下面是一个简单的Tier等级介绍:

等级 名称 可靠性 冗余能力 故障恢复能力
Tier I 基础等级 非常低
Tier II 中级等级 中等 部分冗余 需要手动操作
Tier III 高级等级 完全冗余 自动故障恢复
Tier IV 最高等级 非常高 完全冗余 双重故障恢复

介绍说明:

– Tier I:基础等级的数据中心仅提供基本的电力和冷却设施,没有冗余能力,故障恢复需要人工干预。

– Tier II:中级等级的数据中心具有部分冗余能力,例如电源和冷却系统中的一些组件,但故障恢复仍需要手动操作。

– Tier III:高级等级的数据中心具有完全冗余的电力和冷却系统,能够在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无需人工干预。

– Tier IV:最高等级的数据中心具有双重故障恢复能力,即使在发生两次独立故障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行,确保了极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观察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name.net/ask/47628.html

(0)
观察员的头像观察员管理员
上一篇 2024年6月11日 11:02
下一篇 2024年6月11日 11:0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