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s标准

Tier等级标准是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的一种分类方法,它确立了四个不同的定义,分别是Tier I、Tier II、Tier III和Tier IV,这些类别描述了维持数据中心运营所需的机房级基础设施拓扑,而不是单个系统或子系统的特征。

tis标准

Tier I数据中心是最基本的级别,其特点是必须有冗余的电力供应和冷却系统,但并没有备用设备,而Tier II数据中心则在Tier I的基础上增加了备用设备,且需要在电力供应中断时,能够保持运行一段时间,Tier III数据中心则是在Tier II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冗余的电力供应和冷却系统,以及更多的备用设备,并要求在电力供应中断时,能够保持运行24小时以上,至于Tier IV数据中心,则是在Tier III的基础上,增加了没有任何单点故障的冗余系统,并且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包括自然灾害等,都能够保持正常运行。

TIER标准通常指的是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效能等级标准,由Uptime Institute制定,这个标准体系主要用于评估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和运维水平,分为四个等级:TIER I、TIER II、TIER III和TIER IV,可靠性依次提高。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介绍,概述了各个TIER等级的关键特点:

TIER 等级 描述 容错能力 系统冗余 年预期停机时间
TIER I 基础设施 非冗余系统 无专门冗余 小于等于 8760 小时
TIER II 热备基础设施 部分冗余 部分组件冗余 小于等于 4380 小时
TIER III 可并行维护 完全冗余 所有组件冗余,可并行维护 小于等于 1 小时
TIER IV 硬件故障容错 双重冗余 完全冗余,可并行维护,故障容错 小于等于 0.1 小时

注解:

容错能力:指数据中心在遭遇故障时,能够继续运行的能力。

系统冗余:指数据中心关键系统的备份程度,以确保在一个系统或组件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系统能够接替其工作。

年预期停机时间:指数据中心在设计上预期每年的停机时间,TIER IV等级的数据中心停机时间最短。

这个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并被许多数据中心作为建设和运维的依据,随着新基建的推进,TIER等级标准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评估中。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观察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name.net/ask/59962.html

(0)
观察员的头像观察员管理员
上一篇 2024年6月17日 05:17
下一篇 2024年6月17日 05:2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